张纾难,男,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卫健委直属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主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七批师承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肺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肺病重点专科负责人。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及呼吸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及肺系病分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及中医药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全科医学》、《中国中医急症》、《环球中医药》、《世界中医药》等杂志编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诊治范围
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呼吸系统、感染与过敏性疾病及其他内科疑难病,如肺结节、肺癌、慢阻肺、肺间质纤维化、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肺心病、尘肺、矽肺及发热与过敏性疾病等多种专病诊疗研究。
教育经历
1981年9月-1987年7月,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本科6年,医学学士;
1995年9月-1998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3年(中医药防治肺系病),医学硕士;
2003年9月-2006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3年(中医药防治肺系病),医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87年7月-1989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老年病科住院医师;
1989年6月-1990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住院医师;
1990年7月-1994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脾肺科住院医师;
1994年10月-1992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脾肺科主治医师;
1999年12月-2003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脾肺科,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2003年12月-2005年7月,任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副主任;
2002年9月-2006年9月,被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5年7月-2006年2月,任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副主任,晋升为主任医师;
2006年2月-2009年4月,任中日友好医院医工处副处长;
2009年4月-2012年7月,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副主任;
2012年7月-2014年6月,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科副主任;
2012年10月-至今,被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年6月-2017年12月,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科(中医呼吸科)主任;
2017年12月-2023年7月,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主任;
2022年9月-至今,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七批师承导师。
研究方向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5年,临床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肺系病、中医药防治咳喘病方向,包括慢阻肺、肺纤维化、哮喘、咳嗽等。总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创立相应的治法方药,最早提出瘀血肺痿的概念,创立“益气活血、补益肝肾”的肺痿冲剂治疗肺痿病;提出“阳虚”为过敏类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强调以“温阳通窍”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此外,对中医药防治慢性咳喘病进行深入的核心思维与价值探索,注重“气血”“脾胃”在发病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临床疗效显著。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呼吸系统、感染与过敏性疾病及其他内科疑难病,如慢阻肺、哮喘、慢性咳嗽、肺间质病、支气管扩张、鼻炎、咽喉炎及发热与过敏性疾病等多种专病诊疗研究。多次主持、参与国家级与部局级科研课题项目,发表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5部,参与修订的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2022),首次纳入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研究成果。
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北京市财政局科研项目1项、国家区域(专科)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项目1项。
获奖情况
2016年9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6“优秀论文奖”:《肺痿冲剂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学术兼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评审专家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审查专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
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编委
《环球中医药》杂志编委
《世界中医药》杂志编委
社会活动
1、主持中医肺病科工作:自1987年加入中日友好医院前后于老年病科、中医内科、中医肺脾科、中医呼吸科、中医肺病科、中医肺病一部参与临床工作,随医院建设发展参与科室的变迁,自2009年中医呼吸科(现中医肺病一部前身)建立后担任科室主任职务,以“和谐互助、严谨求实”作为科训,认真、严谨带领医护团队开展医教研工作,并参与国家呼吸中心、国家中西医结合中心的建设,成为中日友好医院“双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中医药防治咳喘病思想:经过3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创立相应的治法方药,最早提出瘀血肺痿的概念,创立“益气活血、补益肝肾”的肺痿冲剂治疗肺痿病;提出“阳虚”为过敏类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强调以“温阳通窍”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此外,对中医药防治慢性咳喘病进行深入的核心思维与价值探索,注重“气血”“脾胃”在发病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临床疗效显著。
3、开展临床中医外治法:将中医外治法结合中医药应用于临床,对于中医特色外治法如三伏贴、穴位贴敷、艾灸、针刺等治法,开展于临床慢性肺系病的防治,每年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活动,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和预防发作,取得一定效果。
5、参与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一线救治:2003年参与SARS的一线抗击工作,投入中医药在SARS中的使用,总结SARS所致肺纤维化的疾病特点,并采用中医药疗法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生存,取得良好疗效。2019年-2023年nCoV肆虐期间,参与和统筹nCoV的预防、核酸采样、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带领团队参与武汉、地坛医院、急诊的救治,在传染性疾病和危重疾病的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与救助积累了大量经验。
6、创立国家重点专科:将中医肺病科创建为国家重点专科,是北京市中医规培基地的组成学科之一,科室承担北京中医规范化培训教学任务,并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实习及见习、北京大学医学部、协和医学院的见习教学活动。
7、参与中国共产党基层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和中医肺病党支部书记,多次带领党支部参与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组织义诊活动,定期开展党章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多次带领党支部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
出版著作
1、范志霞,张纾难主编《慢性支气管炎合理用药389问》: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年2月第一版。
2、张纾难,尹英杰主编《中医内科临床禁忌手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3、张纾难著《春夏秋冬养生小茶方》: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一版。
4、张纾难主编《家庭医生:常见症状诊疗手册》:农村读物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5、张纾难主编《中医师临床技能》: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年11第一版。
主要论文
截至2023年7月,共发表文章105篇,其中收录SCI 4篇,国内杂志101篇。收录SCI 4篇:
[1] Xiong Y, Li H, Zhang S N. Guominjian for allergic rhinitis: A protocol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 Medicine (Baltimore),2020,99(44):e22854.
[2] Xiao S, Yu Y, Xiong Y, et 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ugh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A protocol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Medicine (Baltimore),2020,99(44):e22991.
[3] Yu Y, Sun Z, Shi L, et al. Effects of Feiwei gran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a randomized a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J Tradit Chin Med,2016,36(4):427~433.
[4] Jia M Y, Han C S, Zhang S N.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Shorten Treatment Course of Subacute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A Case Report[J]. Chin J Integr Med,2020,26(4):307~309.
收录国内杂志101篇:
[1] 闫家馨,贾明月,肖锶瑶,等. 卵清蛋白诱导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的数据挖掘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3):33~36.
[2] 樊佳佳,张纾难. 从虚、风、郁论治难治性慢性咳嗽经验举隅[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3,37(03):176~177.
[3] 肖锶瑶,于洋,熊轶敏,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华医典》中肺纤维化的用药规律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05):159~162.
[4] 李冬霞,卫文婷,罗雪,等.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人群结节体质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12):19~23.
[5] 李冬霞,卫文婷,韩桂玲,等.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人群肺结节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12):23~28.
[6] 熊轶敏,贾明月,肖锶瑶,等. 从阳论治变应性鼻炎经验[J]. 环球中医药,2021,14(09):1663~1666.
[7] 肖锶瑶,张纾难. 肠道菌群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09):1165~1172.
[8] 熊轶敏,贾明月,肖锶瑶,等. 张纾难教授辨治鼻鼽经验举隅[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0,34(06):364~367.
[9] 王蓓蕾,于洋,高亚斌,等. 从《血证论》探讨肺痿证治[J]. 中医学报,2020,35(04):738~742.
[10] 王蓓蕾,阮越勇,于洋,等. 肺动脉高压中医证候与预后指标的相关性[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2):604~607.
[11] 王蓓蕾,阮越勇,于洋,等. 从中医“气化”角度探讨自噬现象[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1):5452~5454.
[12] 孙放,张纾难,王珏云,等. 感染后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4):1891~1893.
[13] 庞广赫,孙放,肖锶瑶,等. 中药治疗肺淀粉样变性1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40(07):881~883.
[14] 李颖,刘剑,张纾难. 关于医学规培生带教技巧的思考和探讨[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0,44(04):69~71.
[15] 韩桂玲,贾明月,于洋,等. 互动式教学查房法对中医规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影响的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0):234~236.
[16] 朱进看,高惠然,张纾难. 对《伤寒论》中反佐药应用的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01):96~97.
[17] 孙放,张纾难,庞广赫,等. 张纾难教授从咽喉辨治咳嗽经验[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9,33(04):252~253.
[18] 阮越勇,张浩军,疏欣杨,等. 肺痿冲剂方对体外经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信使单链核糖核酸表达的影响[J]. 环球中医药,2019,12(11):1645~1649.
[19] 阮越勇,张浩军,疏欣杨,等.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时间相关性[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9,33(01):22~26.
[20] 庞广赫,刘剑,张纾难.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择时初探[J]. 环球中医药,2018,11(11):1690~1694.
[21] 李宁,聂亚楠,张政,等. 肺痿冲剂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09):109~112.
[22] 李得民,杨道文,董尚娟,等. 从一例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克雷伯菌)并血流感染谈中医药抗感染优势[J]. 环球中医药,2018,11(08):1270~1273.
[23] 贾明月,张纾难. 基于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医部分”慢性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09):1029~1031.
[24] 张纾难,宗子. 春季养生谈药茶[J]. 中老年保健,2016(03):24~27.
[25] 张纾难,刘剑. 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医部分”解读[J]. 环球中医药,2016,9(06):699~701.
[26] 张纾难. 三板斧抗击过敏性鼻炎[J]. 中医健康养生,2016(12):63~65.
[27] 张纾难,宗子. “小恙”咽炎,兹事体大[J]. 中老年保健,2015(06):20~23.
[28] 张纾难,蔚蔚. 中西医互补全面“围剿”哮喘[J]. 中老年保健,2015(03):20~23.
[29] 张纾难,宗子. 如何科学认识与有效地应对灰霾[J]. 中老年保健,2014(06):18~21.
[30] 张纾难,小徐. 慢性咳嗽的辨证治疗[J]. 中老年保健,2014(09):22~25.
[31] 张纾难,贾明月,于洋. 近5年中医呼吸病学术发展述评[J]. 世界中医药,2014,9(08):969~973.
[32] 张纾难. 呼吸科专家:冬病夏治有禁忌[J]. 健康管理,2014(07):90~92.
[33] 张纾难,宗子. 肺纤维化——“类似癌症”的结局?(下)[J]. 中老年保健,2013(04):16~17.
[34] 张纾难,朱亚明. 秋天如何呵护肺[J]. 中老年保健,2013(09):6~7.
[35] 张纾难,小超. 如何选择感冒中成药[J]. 中老年保健,2013(03):22~23.
[36] 张纾难,红梅. 肺纤维化——“类似癌症”的结局?(上)[J]. 中老年保健,2013(03):16~17.
[37] 张纾难,刘剑. 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状述评[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9~11.
[38] 张纾难,红梅. 秋季咳嗽的防治[J]. 中老年保健,2012(10):20~21.
[39] 张纾难,疏欣杨,韩春生,等. 131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J]. 环球中医药,2011,4(01):20~22.
[40] 张纾难,红梅. 如何辨识和应对“非典型”哮喘[J]. 中老年保健,2011(05):10~11.
[41] 张纾难. 感冒的防治要与时俱进[J]. 中老年保健,2011(09):10~11.
[42] 张纾难. 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J]. 中老年保健,2011(03):15.
[43] 张纾难,小徐. 邓丽君因何而猝死[J]. 中老年保健,2010(04):44~45.
[44] 张纾难. 从“硬的”金标准到“软的”真标准——谈COPD诊治观点的沿革与健康教育问题[J]. 中老年保健,2010(11):8~9.
[45] 张纾难. 探索宋太祖死因之谜[J]. 中老年保健,2010(02):54~55.
[46] 张纾难,小徐. 哮喘患者春夏攻防策略[J]. 中老年保健,2009(05):12~13.
[47] 张纾难,小徐. 肺心病患者如何平安过冬[J]. 中老年保健,2009(01):10~11.
[48] 张纾难,疏欣杨. 对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临床研究的思考[J]. 环球中医药,2009,2(03):196~198.
[49] 张纾难. 就医指南之二十——中医呼吸科 慢性咳嗽的辨识与中医诊治[J]. 中老年保健,2009(09):18~19.
[50] 张纾难,韩桂玲. 辨证治疗慢性咳嗽80例疗效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6):1510.
[51] 张纾难,陈燕. 晁恩祥教授论治肺(间质)纤维化思路[C]. 中国江西宜春:2008.
[52] 张纾难. 呼吸病患者暑天不大意[J]. 中老年保健,2008(08):10~11.
[53] 张纾难. 以“三名”战略为契机 促进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实现又好又快发展[C]. 中国浙江杭州:2008.
[54] 张纾难.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研究[C]. 中国河北石家庄:2007.
[55] 张纾难. 中医调摄治暑病[J]. 健康博览,2007(06):24.
[56] 张纾难,孙瑞华,韩春生,等.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04):206~208.
[57] 张纾难.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研究[C]. 中国青海西宁:2006.
[58] 张纾难.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概述[J]. 继续医学教育,2006(19):19~31.
[59] 张纾难.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60] 张纾难,孙瑞华,段军,等. SARS所致肺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07):604.
[61] 张纾难. 胸闷、胸痛、气短、盗汗伴干咳[J]. 中国全科医学,2004(06):399.
[62] 张纾难. 抗生素耐药与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问题[J]. 中国全科医学,2004(06):431.
[63] 张纾难,段军,张志远,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所致肺纤维化61例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学报,2003(10):609~610.
[64] 张纾难,段军,张志远,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所致肺纤维化疗效总结及其临床特点的分析[C]. 中国北京:2003.
[65] 张纾难,陈燕,张威. 三论肺痿[J]. 中国全科医学,2003(05):435~436.
[66] 张纾难.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所致肺纤维化疗效总结及其临床特点的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03(07):576~577.
[67] 张纾难. 糖尿病并发症与“三高现象”连锁反应[J]. 医药世界,2002(10):50~51.
[68] 张纾难,王微. 谈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J]. 中国全科医学,2001(02):146~147.
[69] 张纾难,孙瑞华,张威. 建立肺纤维化生存质量评价体系方法初探[J]. 中医杂志,2001(07):436~437.
[70] 张纾难,孙瑞华. 建立肺纤维化生存质量评价体系方法初探[C]. 中国南昌:2000.
[71] 张纾难. 老年用药系列讲座(12)——如何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治疗指导[J]. 医药世界,2000(06):50.
[72] 张纾难. 老年用药系列讲座(11)——慢性病患者的药物监测问题[J]. 医药世界,2000(05):49.
[73] 张纾难. 老年用药系列讲座(十)——慢性病患者的药物监测问题[J]. 医药世界,2000(04):52.
[74] 张纾难. 老人用药系列讲座(八)——心血管系统用药注意事项[J]. 医药世界,2000(02):50~51.
[75] 张纾难,王辛秋,李兰群,等. 益肺化纤方治疗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9(06):22~25.
[76] 张纾难,李兰群,张洪春,等. 益气润肺化瘀解毒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03):58~61.
[77] 张纾难,韩春生.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沿革与嬗变[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01):86~88.
[78] 张纾难. 幽门螺杆菌——本世纪的革命性发现[J]. 医药世界,1999(04):10~13.
[79] 张纾难. 老人用药系列讲座(二)[J]. 医药世界,1999(02):54.
[80] 张纾难. “咳”、“咳”、“咳”警惕肺硬化[J]. 医药世界,1999(01):19~20.
[81] 张纾难,王毅夫. 浅谈临床流行病学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02):59~61.
[82] 张纾难,韩春生,陈燕. 历代医籍中治疗疸病方药分析兼论目前治疗脂肪肝的某些误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11):10~12.
[83] 张纾难,韩春生.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辨治刍议[J]. 中国全科医学,1998(01):31~32.
[84] 张纾难. 对急性型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难点的思考[J]. 中国中医急症,1998(04):176~177.
[85] 张纾难,韩春生. 一种新的肺纤维化造模方法[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7(04):2~4.
[86] 张纾难,晁恩祥,王伟钢. 益肺化纤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09):18.
[87] 张纾难. 特发性肺纤维化研究进展[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7(01):92~95.
[88] 张纾难. 对肺痿“大便如豚脑”的认识[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01):51~52.
[89] 张纾难,张水清. 启癃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3例临床小结[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04):57~58.
[90] 张纾难,王微. 从“瓜蔞散”组方看孙思邈的治略思想[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02):47.
[91] 张纾难,徐青运. 癃闭再认识[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03):58.
[92] 张纾难. 试论瘀血肺痿[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01):7~9.
[93] 张纾难. 辨证治疗肾癌术后广泛转移1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12):12.
[94] 张纾难. 我院召开首届中西医结合研讨会[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0(01):34.
[95] 张纾难. 三板斧抗击过敏性鼻炎[N]. 中国中医药报,(6).
[96] 张纾难. 寒潮来袭 中医如何应对感冒咳嗽[N]. 健康报,(6).
[97] 张纾难. 中医偏方须扶正祛邪[N]. 健康报,(5).
[98] 张纾难. 灾后如何防治呼吸道传染病[N]. 中国中医药报,(3).
[99] 张纾难. 呼吸系统病的夏季调摄[N]. 健康报,(5).
[100] 张纾难. “主观感觉”可以成为疗效评价标准[N]. 健康报,(4).
[101] 张纾难. 中医临床禁忌系列讲座:消渴[N]. 中国中医药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