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或称高血脂、血脂异常,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遗传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糖尿病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导致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同时增加肿瘤的风险。经积极的综合治疗,本病的预后良好。
根据升高的脂蛋白分类 1、高CH血症: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 2、高TG血症:总胆固醇正常,高油三脂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 3、混合型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 4、低HDL-C血症:总胆固醇正常,甘油三酯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临床分类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本病是常见病,多发病。2018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8岁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5.6%。 发病趋势 近年来,高脂血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好发人群 1、本病可见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明显血脂异常患者常有家族史。血脂水平随年龄而升高,至50~60岁达到高峰,其后趋于稳定或有所下降。 2、中青年女性血脂水平低于男性,但绝经期后显著升高,常高于同龄男性。流行病学
总述 脂质来源、脂蛋白合成、代谢过程关键酶异常或降解过程受体通路障碍等因素,均可导致血脂异常,按照发病原因,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基本病因 1、原发性血脂异常 原发性血脂异常占血脂异常的绝大多数,原因不明,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大部分原发性血脂异常存在单一或多个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包括不良饮食习惯、运动不足、肥胖、年龄、吸烟及酗酒等。 2、继发性血脂异常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肝肾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可影响脂质或脂蛋白的合成、转运或代谢等环节,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过量饮酒可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3)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部分抗肿瘤药物等长期应用可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4)雌激素缺乏也可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病因
总述 高脂血症一般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或出现并发症时检查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眼底改变等症状,高脂血症还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炎、急性胰腺炎以及糖尿病等疾病。 典型症状 1、黄色瘤 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起,由脂质局部沉积引起,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柔软,最常见于眼睑周围。 2、早发性角膜环 角膜外缘呈灰白色或白色的浑浊区,由角膜脂质沉积所致,常发生于40岁以下。 3、眼底改变 严重的高TG血症可出现脂血症眼底改变。 伴随症状 长期高脂血症可导致一系列伴随疾病的表现: 1、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时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头晕、跛行等症状。 2、引起糖尿病时可能出现多饮、多尿症状。 3、合并多种代谢障碍时,患者可出现肥胖。 并发症 1、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在血管内皮下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某些家族性血脂异常可于青春期前发生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 2、关节炎 严重的高CH血症可出现游走性多关节炎。 3、急性胰腺炎 严重的高TG血症(>10mmol/L)形成栓子阻塞胰腺毛细血管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4、糖尿病 高脂血症可通过脂毒性导致糖耐量受损及糖尿病。症状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基因检测、脂代谢相关酶学检查等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有无黄色瘤、角膜环及脂血症眼底改变等,以初步了解其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脂异常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及评估病情。基本检测项目为血浆或血清TC、TG、LDL-C和HDL-C,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意义。血脂异常的诊断主要依靠的是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TG、TC、HDL-C和LDL-C,其他如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等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其他检查 对于原发性高脂血症,医生会通过基因检测及脂代谢相关酶学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检查
诊断原则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饮食和生活习惯、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的相关病史、引起血脂异常的用药史以及家族史。体格检查需注意有无黄色瘤、角膜环和脂血症眼底改变等。首次发现血脂异常时应在2~4周内复查,若仍异常,即可确立诊断。 鉴别诊断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 甲减病人常伴发血脂异常,甲减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降低。 2、库欣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也可引起血脂异常,本病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症状和体征,如向心性肥胖、紫纹、毛发增多、性功能障碍等。实验室诊断包括血皮质类固醇升高并失去昼夜变化节律等,可以帮助鉴别。 3、肾病综合征 高脂血症是肾病综合征临床特征之一,其特点是几乎所有血脂和脂蛋白成分均增加,本病诊断主要根据大量蛋白尿(>3.5g/d)和低白蛋白血症(<30g/L)。诊断
治疗原则 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继发性血脂异常则需以原发疾病的治疗为主,高脂血症受饮食和生活方式影响,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同时还可以选择药物及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和生活方式影响,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选择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控制 改善饮食结构,根据病人血脂异常的程度分型以及性别、年龄和劳动强度等制订食谱。减少总能量摄入,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和总能量的基础上,限制CH摄入量(<300mg/d),补充植物固醇(2~3g/d),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占总能量比例一般人群<10%,高CH血症病人<7%),脂肪摄入优先选择富含n-3(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10~25g/d)。 2、增加运动 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代谢运动,每周5~7天,保持合适的体重指数(BMI20.0~23.9kg/m)。对于ASCVD病人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其他 戒烟、限盐、限制饮酒、禁烈性酒等。 药物治疗 1、他汀类 可显著降低血清TC、LDL-C,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TG,并轻度升高HDL-C。适用于高CH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ASCVD。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他汀主要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如冠爽)。大多数病人对他汀类耐受性良好。少数接受大剂量治疗的病人可出现转氨酶升高、肌痛、肌炎、血清肌酸激酶升高,极少数可发生横纹肌溶解而致急性肾衰竭。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准备生育的妇女不宜服用。 2、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 通过抑制PCSK9阻止LDL受体降解,从而促进LDL-C的清除。目前获批上市的有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该类药安全性和耐受性好,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发痒和流感样症状。此外,PCSK9小干扰RNA可直接与编码PCSK9蛋白的mRNA结合,通过RNA干扰作用抑制肝生成PCSK9蛋白,降低血液中LDL-C水平。此类药物英克司兰钠已在我国获批上市,注射一剂疗效可维持半年,属于超长效PCSK9抑制剂,安全性和耐受性好,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的不适。 3、肠道CH吸收抑制剂 如依折麦布。适用于高CH血症和以TC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常见不良反应有一过性头痛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禁用。 4、普罗布考 适用于高CH血症,尤其是纯合子型家族性高CH血症和黄色素瘤病人。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偶见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低血钾者禁用。 5、胆酸螯合剂 在肠道内与胆汁酸不可逆结合,阻断胆酸的肠肝循环,促使胆汁酸随粪便排出,减少CH的重吸收。适用于高CH血症和以TC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主要有考来烯胺、考来替泊和考来维仑等。与他汀类联用可明显提高调脂效果。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等。 6、贝特类 适用于高TG血症和以TC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此类药物包括非诺贝特和苯扎贝特等,常见不良反应与他汀类药物类似,禁用于肝肾功能不良者以及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7、烟酸类 也称维生素B,适用于高TG血症和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烟酸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潮红、瘙痒等,偶见肝功能损害、高尿酸血症等。慢性活动性肝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和痛风者禁用,糖尿病病人一般不宜使用。烟酸类衍生物阿昔莫司副作用较少。 8、高纯度鱼油制剂 适用于高TG血症和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不良反应少见。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9、其他调脂药物 (1)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贝派度酸属于胆固醇合成抑制剂,用于治疗LDL-C不达标的杂合子型家族性高CH血症(HeFH)或ASCVD患者。总体安全性、耐受性好。 (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抑制剂:依维库人单抗通过结合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抑制其功能,增加脂肪酸的分解和胆固醇的清除,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纯合子家族性高CH血症(HoFH)。 相关药品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如冠爽)、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英克司兰钠、依折麦布、普罗布考、考来烯胺、考来替泊、考来维仑、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烟酸、贝派度酸、依维库人单抗、血脂康胶囊、脂必妥胶囊、蒲参胶囊 手术治疗 1、对极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如纯合子型家族性高CH血症或对药物无法耐受的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可考虑手术治疗,包括部分回肠末段切除术、门腔静脉分流术和肝脏移植术等。 2、如果患者同时还是重度肥胖者,医生可能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术式的减重手术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主要病机是脾、肾、肝等脏腑功能紊乱,导致气机淤滞、痰浊化生、瘀阻脉络。治疗基本原则是化痰、活血、理气。具有调脂作用的中药有山楂、苦丁、绞股蓝、石菖蒲等,具有降脂作用的中成药有血脂康胶囊、脂必妥胶囊、蒲参胶囊等。中药可与其他调脂药物联用。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医生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的品质与疗效。 治疗周期 高脂血症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治疗
一般预后 高脂血症患者经过饮食习惯的改善、坚持运动以及适当的治疗,血脂可以恢复正常,需要患者将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直保持,以免再次出现高脂血症。 危害性 1、长期高脂血症可导致ASCVD、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高脂血症还可能引起脂肪肝等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差等症状,降低生活质量。 治愈性 高脂血症患者经过积极的生活习惯改变以及治疗,通常血脂可以恢复正常。 根治性 高脂血症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运动及饮食计划,防止高脂血症再次发生。预后
总述 高脂血症受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影响较大,合理锻炼、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同时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避免因懒惰、自暴自弃等心理放弃良好的生活习惯。 用药护理 1、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和用量。 2、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以防影响治疗效果。 3、注意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一旦用药后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处理。 生活管理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限制每日饮食中的脂肪含量,饱和脂肪酸小于总能量的7%,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300mg/d。 2、坚持运动,尽量保持每天30分钟的运动时间,每周5天以上。 3、戒烟限酒,减少二手烟的吸入。 复诊须知 1、非药物治疗者,开始3~6个月应复查血脂,如达标则继续非药物治疗,但仍需每6~12个月复查1次。 2、首次服用调脂药物者,应于用药6周内复查血脂、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如血脂达标且无不良反应,逐步减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如血脂未达标且无不良反应每3个月复查1次。如治疗3~6个月血脂仍未达标,应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调脂药物。每次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均需在6周内复查血脂、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日常
饮食调理 高血脂患者应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一天供给能量1500~2000kcal。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饱和脂肪酸小于总能量的7%,膳食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以1:1:1为宜,建议摄入胆固醇<300mg/d。控制体重在理想体重范围,防止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者需将BMI控制在24kg/m2以内,减重的速度通常以每周0.5~1.0kg为宜。 饮食建议 1、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多选择海鱼、植物性蛋白尤其是大豆蛋白(含植物固醇)和菌藻类蛋白质。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提倡食用全麦、粗粮、杂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薯类。 3、适量吃坚果。 4、成人每日6~8杯水。 饮食禁忌 1、禁食肥肉、人造黄油、奶油点心等,应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 2、食盐摄入量应低于每天6g。 3、戒烟、限制饮酒,包括啤酒、果酒及低度酒在内。 4、对糖敏感的部分患者还要避免糖和甜食,包括糖果、巧克力、蜂蜜、果酱、糕点、含糖饮料等。饮食
预防措施 1、均衡饮食,保持低脂低盐饮食,控制能量摄入,少吃烧烤、油炸的食物。 2、戒烟限酒,避免劳累,及时排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3、坚持规律科学的运动,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坚持执行,保持理想体重。 4、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肥胖、高脂血症家族史的患者应关注血脂水平,定期检查。预防
急诊(120)指征 如果突然出现急性胸前区疼痛、一侧肢体瘫痪、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体检发现血脂异常。 2、皮肤有黄色瘤者。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体检发现血脂异常、有黄色瘤等相关典型症状者,可考虑内分泌科就诊。 2、有动脉粥样硬化,出现胸闷、气短等心脑血管疾病症状时,可选择心血管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越来越严重? 2、您之前有过高血脂吗? 3、您是否有其他疾病?怎样治疗的?治疗效果如何? 4、您有没有服用什么药物? 5、您家里有亲人高血脂吗? 6、您饮食习惯怎么样?平时锻炼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出现高脂血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4、我的情况严重吗?会不会有并发症? 5、我应该如何治疗?治疗费用贵吗?大概需要多少个疗程? 6、治愈的概率大吗? 7、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