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溪穴

   2025-04-17 智医通智医通30
核心提示:侠溪穴是人体经络穴位之一,属足少阳胆经。其位于足背,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本穴具有清肝泻胆、疏肝理气、通络止

侠溪穴是人体经络穴位之一,属足少阳胆经。其位于足背,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本穴具有清肝泻胆、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清热消肿的功效,是中医临床上治疗头面五官病证、痛证等病证的常用穴。

名词释义

侠,通“夹”“挟”;溪,溪谷、溪涧等之义。穴处足第4、5趾间,如谷侠两旁,形似溪涧,故名侠溪穴。

功能作用

侠溪穴具有清肝泻胆、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清热消肿的功效。

定位

侠溪穴在足背,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1、血管:有趾背侧动、静脉。

2、神经: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的趾背侧神经。

详细主治

1、头面五官病证,如头痛、眩晕、颊肿、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等。

2、痛证,如胁肋疼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等。

3、其他病证,包括惊悸、乳痈、热病、疟疾等。

详细操作

侠溪穴可采用针刺、艾灸等操作方法。

1、针刺:直刺0.3~0.5寸,针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需注意,针刺治疗必须由专业中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不可自行操作,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2、艾灸:可采用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侠溪穴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结膜炎、神经性耳鸣、高血压、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足扭伤等疾病。

配伍

侠溪穴可与听宫穴、风池穴、支沟穴、阳辅穴等穴位配伍,以达到治疗相关病证的目的。

1、配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治耳鸣耳聋。

2、配风池穴、太阳穴、率谷穴,治少阳头痛。

3、配支沟穴、阳陵泉穴、章门穴,治胸胁痛。

4、配阳辅穴、太冲穴,治腋下肿。

5、配阳谷穴,治颔肿口噤。

6、配合谷穴、颊车穴、下关穴,治颊肿。

相关论述

1、《灵枢·本输》:胆“溜于侠溪。侠溪,足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

2、《针灸甲乙经》:“侠溪在足小指次指二歧骨间,本节前陷者中。足少阳脉之所溜也,为荥”。

3、《针灸甲乙经·卷七》:“膝外廉痛,热病汗不出,目外眦赤痛,头眩,两颔痛,寒逆泣出,耳鸣聋,多汗,目痒,胸中痛,不可反侧,痛无常处,侠溪主之”。

4、《千金要方·卷三十》:“热病……热去四逆,喘气,偏风,身汗出而清,皆取侠溪……侠溪主疟,足痛……主腋下肿,马刀瘘……主少腹坚痛,月水不通……主乳肿痈溃”。

5、《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胸胁榰满,寒热汗不出,目外眦赤目眩,颊颔肿耳聋,胸中痛不可转侧,痛无常处”。

6、《经穴解》:“侠溪之本病,胸中痛不可转侧,痛无常处,耳聋,目外眦赤,目眩,颊颔肿,胸胁支满,寒热,伤寒之热病汗不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文库
推荐图文
推荐文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智医通智慧医疗APP下载  |  工作机会  |  城市分站加盟  |  投诉举报  |  隐私政策  |  用户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湘ICP备18051758号
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本站资讯仅供参考,不作为治疗方案!
本站部分资源由用户上传或搜集于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